当前位置: 首页 > 产品展示

产品展示

Product display

还有不到100天!人类史上首次实现零碳排放的体育盛会有哪些建筑黑科技?

  • 更新时间:2024-05-02 22:02:01  来源:凯发
详细介绍

  10月27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召开了发布会,北京冬奥组委执行副主席、北京市副市长张建东表示,目前北京冬奥会、冬残奥会各项准备工作已经就绪,

  明年1月27日冬奥村将正式开村,2月2日将开展火炬传递,拉开北京冬奥会的序幕。

  本届冬奥会最大的特色,就是“绿色环保”,组委会在新闻发布会上强调,北京冬奥会将实现碳中和。

  今年6月,北京冬奥会11个场馆取得了绿色建筑认证,北京所有新建冬奥会场馆都达到了最高等级的绿色三星标准,改造场馆也都通过改造达到了绿色建筑标准。

  北京冬奥会还通过500千伏张北柔性直流电网工程,创新性地将张北地区丰富的绿色清洁电能引入北京,使北京冬奥会成为历史上第一个100%使用绿色清洁能源的冬奥会。

  由于冬季运动会更加依赖自然环境,而且季项目的精英化倾向导致部分昂贵的场地设施使用人群较少,以往多届冬奥会都成了生态的灾难。

  1992年阿尔贝维尔冬奥会,是首届因环境问题引起全球大范围关注及抨击的冬奥会。阿尔贝维尔冬奥会的竞赛场馆和其他配套基础设施都建在了被森林植被覆盖的山区,对当地的自然生态环境造成了不可逆转的破坏。

  2006年都灵冬奥会的举办,带动了当地旅游业的加快速度进行发展,大量的基础设施的建设以及大量游客的到来,使阿尔卑斯山遭到严重的生态破坏。

  2022年北京冬奥会,将怎么样才能做到100%的绿色环保?在规划与建筑规划设计方面又有哪些亮点呢?

  北京冬奥会的标志性建筑,被称为“冰丝带”的国家速滑馆,是2022年冬奥会北京城区唯一新建的竞赛场馆。

  国家速滑馆的整体建造采用了世界体育馆跨度最大的马鞍形单层索网结构,长跨约200米、短跨约130米受力最优,形态最美,形成独特的轻、薄、软的屋顶,用钢量只是传统钢结构屋面的四分之一,大幅度降低了场馆用材量和建设的复杂程度,从源头上减少了碳排放量。

  这一方法有效控制了比赛大厅的空间容积,降低了冰场制冰、除湿、空调等能耗,同时,单层索网结构极大地降低了建筑的整体高度,使建筑自然融入仰山脚下的森林公园。

  国家速滑馆还采用了新的建筑材料“ 碲化镉发电玻璃”,它既能起到玻璃的作用,又是太阳能面板,可以为场馆提供绿色电能。

  速滑馆还采用了一种新的制冰技术,叫作“二氧化跨临界直冷制冰”,这是迄今为止世界上最环保的制冰技术,碳排放趋近于零。制冷过程中产生的大量高品质余热,能回收再利用,用于生活热水、浇冰车用水、转轮除湿等,比传统方式效能提升30%。

  同时,场馆还能利用无处不在的空气为3000平方米的场馆管理用房供暖,每年可实现减排二氧化碳160吨。

  为了节省资源,北京2022年冬奥会冰上五座场馆中仅有国家速滑馆“冰丝带”为新建场馆,而其他场馆都是由2008北京奥运会既有场馆经过改造而成,如国家游泳中心、国家体育馆、五棵松体育中心、国家体育场等,让奥运“遗产”得到最大限度的利用。

  首都体育馆,经改造后将成为冬奥会短道速滑和花样滑冰项目的竞赛场馆,外观上“修旧如旧”,内部则进行多项技术改造提升,也和速滑馆一样采用了“二氧化碳跨临界直冷制冰”技术,新系统的节能率可达到50%。

  我们熟悉的水立方则变身为了“冰立方”,作为北京冬奥会的冰壶赛场。这是世界上首次采用智能化技术,实现水冰转换的奥运场馆。工程师在泳池底部搭建钢架,在上层铺设与电脑相连的预制混凝土板,制冰的冷凝管,每一条都印有编号,方便在以后的循环利用中找到对应的位置。科技与匠心融合实现了“水冰转换”的中国奇迹。

  位于首钢工业园的滑雪大跳台,是世界上第一座永久跳台,也是冬奥历史上第一座与工业遗产再利用直接结合的竞赛场馆。

  除跳台本体以外,赛事的配套设施全部由首钢冷却塔区域的工业遗产改造而成,实现了竞赛场馆、工业遗产再利用、城市更新的完整结合。该项目受到国际奥委会主席巴赫的高度肯定,巴赫称其为“对国际奥委会2020议程的理想诠释”。

  张家口赛区将承办冬奥会大部分雪上项目的比赛。国家越野滑雪中心、国家跳台滑雪中心和国家冬季两项中心三大场馆的观众区连接在一起,形成一个“冰玉环”,整个环形平台冬季被白雪覆盖,自然地嵌入周边山体。

  “对自然最小干预”的原则贯穿于设计的始终,赛后留下来的对地表生态有影响的足迹,将被全部消除,地面上的临时设施将全部撤走。

  国家跳台滑雪中心被称为“雪如意”,跳台环形顶端、赛道剖面线和底部看台的曲线看上去很像中国传统的吉祥物“如意”。这样的造型并不止是为了美观,它的具体曲线确定是依据建筑防风的需求设计的。

  在冬奥会之后,“雪如意”的操场可以当作足球场,顶层可作为会议、展览、宴会等场地,最大可能增加建筑的可持续性。

  场馆冬季采用风电供热,夏季采用自然通风、外遮阳等被动式技术,不需要设置空调,大幅度的降低了建筑的运营能耗。

  在张家口赛区,生态修复要优先于场馆的建设,被破坏的部分要及时进行清理及恢复原状。例如,在U形槽赛道上补种绿草,目前经过自然演替,植被恢复情况较好。在场馆周边还进行了植树造林,目前,张家口市共完成造林绿化1368万亩。

  在进行场馆规划建设中,尽可能的避免占用保护植物的生长区域。对于实在没办法避免的占用,则通过建立植物保护基地,对重要植物进行移植和移栽。将重要野生植物迁移至保护基地,并对其进行专门的养护,以保护野生植物的多样性。

  张家口赛区还搭建了不少野生动物通道,以防止因山地雪上场馆的搭建而影响动物的活动和迀移,比如在赛区野生动物经常活动的区域建设桥涵等。

  北京冬奥会延庆赛区核心区位于北京的小海坨山南麓,这里建设有国家高山滑雪中心、国家雪车雪橇中心、延庆冬奥村以及山地新闻中心4个场馆。这里践行的是“山林场馆、生态冬奥”的设计理念。

  冬奥会延庆赛区总规划师李兴钢在接受各个媒体采访时说,早在2015年,延庆赛区就进驻了一批林业、水务和环保专家,他们为延庆赛区制定出了严格详尽的环境保护考核指标,然后才是设计师登场。

  建筑采用分散布局,不破坏山型,不破坏森林的原貌,建筑景观自然地融于一片自然山林之中,也体现出中国山水文化的内涵。

  2022年北京冬奥会与冬残奥会延庆赛区整体效果图(图源: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

  国际奥委会评估委员会主席莫拉留曾说:“我们的目标是让奥运会适应城市,而不是让城市适应奥运会。奥运会应该与城市和地区的长期发展目标相适应。”

  2018年,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平均状态随时间的变化专门委员会发出了一份警报:到2030年,全球气温升高需控制在1.5 摄氏度以内,否则人类将面临一场巨大的危机。

  绿色建筑乃至于绿色城市规划,是缓解危机的重要手段,建筑师和规划师们都应该以保护我们的地球为终极使命。

  《有关北京冬奥会、冬残奥会的几大关注问题,这场发布会都说清楚了》(《新京报》,记者:陈琳)

  《可持续性冬奥的中国实践:全尺度空间干预的框架》(《建筑时报》,作者:张利、谢祺旭、刘楠、马塔 · 曼奇尼)

  《【AT探秘冬奥】2022冬奥会唯一新建冰上竞赛场馆“冰丝带”,究竟藏着哪些秘密?》(公众号:AT建筑技艺,作者:郑方)

 



推荐产品

凯发 All Copy Right 2005-2010 备案号:豫ICP备09027093号-3 技术支持:凯发k8官网登录 管理登陆 sitemap.xml